河北省粮食产业集团2024年经营改革发展工作报告
发布时间:2024-05-16 14:17:23 点击量:
一、科学把握经营改革发展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
综合分析面临的经营发展形势,2024年集团经营改革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: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、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,始终坚持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的总基调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围绕“一个目标、两个聚焦、六个重点任务”,在夯实党建基础、增强储备保障能力、构建“一体两翼”产业格局、推进国企改革、加大科研创新力度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方面持续发力,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,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,以服务保障粮食安全的新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。
围绕这一总体要求,确定2024年集团主要任务指标为:粮油购销量达到500万吨以上,营业收入实现70亿元,剔除特殊因素,各公司利润实现4380万元以上,政策性粮油规模82万吨以上,粮食品质宜存率和质量达标率达到100%,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.75%。集团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今年的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上来,精准聚焦、精准发力,更加富有成效地抓好经营改革发展各项工作,确保任务目标顺利完成。
二、强化粮食储备保障能力,扛稳粮食安全重任
(一)进一步提高政策性储备业务规模。按照国家政策要求,积极推进省级储备粮集中统一运营,并继续争取北京、天津等省市地方储备粮异地储存和中央调节储备承储任务。2024年集团各类政策性储备粮油承储任务达到82万吨以上,并高质量完成政策性储备粮油轮换任务;加快推进完成邯郸市发改委所属3户企业的整合重组工作,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省内国有粮食企业的整合重组,完善优化粮食收储网络和经营布局,壮大集团规模实力和政策性储备规模,确保粮食储备存储“管得住、储得好”、运作“效率高、效能优”、关键时刻“调得动、用得上”,增强集团粮食市场保供能力,更好保障我省粮食安全。
(二)进一步提高粮油储备等政策性业务管理能力。坚持仓储科学化、精细化、规范化管理,持续锤炼管粮基本功。持续推进所属储备粮库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,全面完成河北省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——储备粮库基础设施升级项目建设,完善省级平台功能,深化智慧粮库和绿色粮库建设,构建高效运维体系,全面实现网络通、数据通、监控通的“三通目标”。2024年,集团各类粮油品质宜存率和质量达标率要全部达到100%。
(三)进一步加快完善粮食收储网络体系建设。紧紧围绕粮油仓储、粮油贸易、粮油加工及相关服务这一核心主业,持续推进粮食收储基地建设,并采取整合重组、收购、合作、租赁等方式有效利用社会仓容,进一步拓展粮食收储覆盖范围,培育形成有效覆盖全省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收储网络体系,争取到2024年末,全集团自有粮油仓容总量达到260万吨以上,可控粮油仓容总量达到300万吨以上,年粮油购销量达到500万吨以上,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响力稳步提升。
三、构建“一体两翼”产业格局,激发粮食产业新活力
(一)进一步创新经营,为企业提质增效。坚持集约化发展方向,通过稳步推进全集团经营资源和要素的优化整合,进一步扩大统筹经营规模,提高规模效益,激发经营创效活力,逐步形成统一运营模式的集团化管理和集约化运作。科学、高效运用期货期权等现代金融工具,推动集团传统贸易模式转型升级,稳步提升业务规模,规避经营风险,进一步提升创效盈利能力。利用省油脂储备库经营资源,进一步做好油脂油料集约化经营工作,扩大油脂集约化经营规模和经营品类,提高规模效益,2024年油脂油料统筹经营规模计划达到5万吨以上,其中,政策性轮换业务23000吨,市场化贸易经营27000吨。积极推进玉米、小麦等主要粮食经营品种的统筹经营。2024年要在巩固扩大玉米统筹经营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小麦统筹经营,使谷物统筹经营规模达到20万吨。大力拓展国际贸易,积极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,利用好冀粮香港公司境外平台的外汇保值功能,坚持内贸与外贸相结合、自营与代理经营相结合,增加企业竞争力。探索开展进口食品初加工业务,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,争取在国际市场中建立起“冀粮”品牌的良好口碑。2024集团年进出口总额力争达到10亿元人民币。
(二)进一步巩固“一体两翼”格局,完善产业链。产业链向上游延伸,着力培育农业种植基地。深入研究国家农业扶持政策,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,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。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综合优势,在巩固现有土地流转规模的基础上,着力培育壮大农业种植基地,扩大种植面积,优化种植品种,提升种植效益。推进赵县、深泽农业产业种植项目,逐步摸索农业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机制,逐步提高粮食产量,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益。产业链向下游延伸,做强粮油产品深加工,促进产业提质增效。立足于粮食主责主业,不断做精做细粮油产品加工,拓宽加工领域和品类,提升粮油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空间。河北军粮服务公司、河北省油脂储备库、开源油脂分公司、衡水征峰面粉等加工企业要深入谋划、持续发力,努力提高粮食精深加工技术水平,尝试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,同时大力推广宣传“河北军粮”“五洲源”“天益”“征峰”“国赋”等自有品牌,提高品牌市场占有率,为企业创造更高效益。
(三)进一步聚焦主业方向,科学组织项目投资建设。一是聚焦主业、量力而行,科学合理谋划投资计划。以粮食基础设施建设、粮食产业化项目等为投资重点,2024年总投资额力争达到1亿元以上,确保全部为主业投资。二是努力提前完成“十四五”优质粮食工程“六大提升”行动全部建设项目任务。通过实施绿色仓储能力提升、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、省级应急保障中心等项目,进一步提高集团的储粮现代化、科学化、绿色化、安全化水平,积极履行国有粮食企业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。三是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,稳妥有序推动衡水市军粮供应区域配送中心项目,加大对全省军粮供应资源整合力度,推动构建平战结合的军民融合应急保供平台,打造更加高效完备的全省军粮供应服务体系。
四、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,提升企业发展内驱动力
(一)加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,健全完善法人治理体系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,持续推进落实“党建进章程”工作要求,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公司治理全过程。修订完善“三规则一方案”和《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》,进一步厘清各治理主体职责边界、权责和工作方式,夯实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制度基础,形成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。保障集团党委“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实”领导作用,董事会“定战略、作决策、防风险”作用和经理层“谋经营、抓落实、强管理”作用高效落实,全面提高依法治企、依规治企决策水平。同时进一步推动董事会规范化建设,有序推进落实董事会职权,强化外部董事规范管理和履职考核,完善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制度。
(二)狠抓关键环节,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实落地。一要牢牢抓住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个定位,结合集团产业优势,优化转型结构,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、产业控制、安全支撑作用。二要牢牢抓住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这个基础,严格精准预算管控,强化考核激励导向,聚力攻坚三项制度改革,解决好“管理人员能上能下、员工能进能出、收入能增能减”核心问题,更好促进干部职工增强活力、激发动力、提高能力。三要牢牢抓住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、增强核心功能这个重点,坚定不移做强主责主业,心无旁骛聚焦储备管理,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核心业务、专业领域上,锤炼内功,提质增效。四要深化拓展合作对接,主动对接央企及其他大型企业集团开展合作交流,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,以高水平管理锻造一流企业,确保双方相互促进、共同发展。五要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这个底线,督促企业严控经营风险、资金风险,依法合规经营,加强投资管理,狠抓安全生产,从源头上加强风险防范力度。
(三)聚焦价值创造,切实把准重点任务和关键内容。一是按照价值创造方案的时限要求,适时开展方案实施评估工作。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,根据内外部发展形势变化,适时对价值创造方案举措等进行优化调整。二是着力扩大粮食收储规模,持续推进粮食收储基地建设,加快培育形成有效覆盖全省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收购网络体系。三是强化数字赋能,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。在推进集团业财一体化管理的同时,进一步提升安防系统、出入库系统、粮情监测系统等智能粮库管控系统的能力和水平,充分发挥“数字驱动力”,推动促进企业高效运营。四是通过网站平台、公众号、微信媒体等渠道,多维度、多视角、多层面广泛宣传价值创造行动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,营造良好的价值创造氛围。
五、加大科技研发创新力度,推进仓储管理升级和技术变革
(一)以研发平台为载体,凝聚科技创新系统合力。以获批成立的“河北省绿色储粮和智能化粮库建设技术创新中心”为平台,持续推进储粮科技创新和应用,着力突破绿色储粮、智能化管理和出入库节粮减损等关键技术。
(二)以关键技术为核心,推广转化科技成果质效。以推动成果转化为着力点,加大经费投入,2024年计划研发经费1700万元,增幅20%,投入强度达到3.75%。准低温结合食品级惰性粉实验中“非化学药剂防虫杀虫”关键技术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,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,计划将该技术在全集团范围内承储政策性储备粮的9家所属公司、近120个仓房推广应用;通过物联网、视频监控、大数据等技术,完善智能化粮库管理系统,进一步提升集团仓储设施现代化、信息化水平。
(三)以合作发展为动力,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。研究推进与河北科技大学的产学研合作,充分发挥高校平台优势,在准低温绿色储粮、原粮毒素消除化解以及“河北军粮”品牌标准化等方面开展联合科技攻关,以科技赋能结出硕果;积极探讨与中粮集团、中储粮集团等国内粮食领军企业的科研合作,在科研技术攻关、仓储管理、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。
六、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,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防线
(一)提升风险防范意识。始终保持高度警惕,切实从集团整体发展利益出发,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,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,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。同时,强化风险意识和提高风险化解能力,科学预见企业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,做到居安思危、未雨绸缪;聚焦重点领域,加强风险研判,遏制风险增量,抓好风险防控,有效予以处理。
(二)构建完善风险合规管理体系。依托集团信息化平台建设,抓好各类风险的监测预警、识别评估和研判处置。健全涵盖日常排查、定期通报、管控评价的上下联动、齐抓共管的风险管控长效机制,构建全过程、全方位、全员的风险合规管理体系;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体系,聚焦监管重点领域、经营关键环节,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和力度,着力实现内部审计监督无死角、全覆盖,压实整改落实责任,强化整改跟踪及结果运用,确保问题整改取得实效。
(三)增强财务集团化管控和运作能力。不断优化财务资源配置,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机制创新能力,提高资金运营效率、降低资金成本,防范资金风险。一是完善所属企业财务重大事项预警机制,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和解决。二是完善建立闭环财务预算管理体系,借助先进技术加强企业财务分析和数据挖掘,提出更多对业务、生产经营管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。三是全面加强财务管理团队建设。加大对总会计师队伍的管理,充分发挥总会计师的监管职能;加大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,合理调整从业人员年龄结构。四是持续优化完善集团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,建设完善集团财务共享中心,实现全集团付款类业务集中管理,逐步实现资金共享,并加快实现全面的财务信息化管理,提高财务信息的决策支撑作用。
(四)强化安全稳定风险防控。做好安全稳定工作,既是重要政治责任,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。深刻把握做好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,切实扛起责任担当,自觉增强忧患意识,紧盯关键领域,牢牢守住安全底线,持续推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以及维稳安全各项工作,维护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,创建“平安国企”,保障集团健康稳定发展。